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鹿祥路1235号
电话
029-63609668
邮编
710200
民族伟力磅礴起,华夏汉字博大深,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是彼此助推的浪涛。5月31日下午18点,西安工商学院图书管理委员会于图书馆进行了本次《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图书分享会。
在深入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篇访谈以后,大家深有感触,首先是赵晓畅同学的分享。她深入浅出,由点到面,一字一句振聋发聩,从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延展至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们虽拥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紧密相连作为个体!” 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国家共命运,正是是百年来中国青年的无悔选择。
第二位分享者陈维桓同学,以习近平对大学生群体的重视为开篇,联系自己的家乡浙江,向大家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高校调研走访,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后所提出的“浙江精神”,提及浙江精神,“红船精神”,“改革开放”,“浙商精神”,“民族的发源地”,一个个词语传递出一件件民族史诗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有井水的地方就有生意,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浙江人。”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那处不可忘怀的地方,感受自己家乡的文化,一次次地铭记,一次次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去提及,去讲述,去传播,凝结成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中触及大地的民族情感。
随后,伴随着激动昂扬的音乐,第三位分享者薛李甜同学,不仅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群体的重视,更分享了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引以及习近平寄语对大学生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始,青年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为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到了今天,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我们身逢盛世而为“后浪”,行走于民族复兴的道路亦是重任在身。
最后,我们观看了短片《温暖——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视频中时光荏苒,牵挂依然,习近平同志的那些叮嘱我们耳熟能详,那些温暖我们感同身受。从1984年,河北正定的“多吃点儿,包子随便吃”;到1990年,福建福州的“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再到2007年,浙江杭州的“没有什么,实验中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像这样对大学生们的一句句的牵挂,一次次见面无不是习近平主席对当代大学生的亲切关怀,每每与同学们对话,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如此,对大家给予厚望。
五千年锦绣中华,风云激荡;三千里雷霆失色,龙腾星河,仰观旭日东升星垂月落,俯瞰万物不息逐梦而长,仔细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一访谈,本次图书分享会激发了每一位到场的同学,吾辈青年与国家,与时代紧密相连,顽强如石,坚韧如丝,朝云叆叇,行露未晞,我们立鸿鹄之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
图文来源:成宇婷